《水浒传》的续作《残水浒》被认为是对原著的一种深刻延伸,特别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结局。在这本书里,故事从卢俊义做梦开始2025股票配资,梦到所有梁山英雄被嵇康擒杀的情节展开,给出了一个与通行版本截然不同的结局。
在许多版本的《水浒传》中,都有一章提到“忠义堂石碣受天文,梁山泊英雄惊恶梦”。熟悉《三国志》和《宋史》的读者应该知道,嵇康的字是叔夜,张叔夜的字是嵇仲,长人执弓的意思就是象征“张”字。根据这段预示,书的结局似乎应该是“卢俊义在梦中被吓得魂飞魄散,眼中看到牌匾上写着‘天下太平’四个字”,这暗示着梁山的结局也渐渐明朗。
关于《水浒传》的后五十回,由谁所作一直没有定论,因此我们可以参考《残水浒》来分析梁山好汉的结局是否合理。在《残水浒》里,种师道在吴用等人的帮助下攻占梁山后上报朝廷:梁山一百单八将中,已有二十个死亡,四十五个投降,三十六个在逃。可是,有个疑问出现了:二十加四十五加三十六,怎么一共只有一百零一个人,剩下的七个去了哪里呢?
展开剩余59%在《残水浒》中,种师道提到:“有先行引退者五人:公孙胜、柴进、樊瑞、石勇、裴宣;还有投降女真的皇甫端;宋清也曾从众出降,待捉拿宋江后再定。”那些选择退出的人包括一些知名人物,比如公孙胜和柴进。
接下来,书中提到的三十五名与宋江一起逃亡的梁山英雄,最终也无法逃脱被擒或投降的命运。这其中包括了刘唐、阮小二、阮小五、阮小七、杨雄、李俊、张横、张顺、穆弘等九位天罡正将。为何这些英雄会始终跟随宋江,直到最后一刻?他们的理由各不相同,但也反映了每个角色背后的复杂性。
例如,刘唐和阮氏三雄始终追随宋江,是因为他们怀疑晁盖的死因,想要找出真相。而杨雄之所以不肯投降,是因为他曾犯下大罪,难以再回头。而一些其他角色,如李俊和张横等,则是出于对宋江的忠诚,甚至有些人因为某些深层的“背景”问题,一直站在宋江一边。
在《残水浒》中,梁山好汉的结局显然更加复杂和富有戏剧性。种师道的上报透露,曾经效忠宋江的天罡正将,也许会在狱中发生一场“梁山火并”,他们之间可能会爆发内斗。一些曾经深信宋江的人,可能会因得知晁盖被宋江害死的真相,而决定背叛他,甚至置他于死地。
总体来说,《残水浒》给出的结局呈现了一种更为悲剧化的色彩,梁山英雄们的忠诚、背叛与复仇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的画面。这让人不得不思考,在极度的背叛和复仇面前,那些曾经的兄弟是否还能在最后一次团结起来?
发布于:天津市伯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